黄金在“SaaS+AIGC 想象力”活动做主题分享
AIGC来袭,一百多位tob创始人都聊了啥?
文 | 李雪曼
ChatGPT 的猛然爆火,搅起国内 AI 领域一池春水,同时也让整个 SaaS 行业为之兴奋。
面对 AIGC 浪潮汹涌“来袭”,SaaS 行业每位创始人多种心情叠加,有激动、有畅想、有拥抱的,有观望的,也有已经推出产品的。那么,SaaS+AIGC,将为 SaaS 行业带来哪些创新和增长机会?如何找到自己产品与 AIGC 结合点?对 AIGC 在软件行业的商业落地有哪些感触和思考?
5 月 11 日,崔牛会“SaaS+AIGC 想象力”主题活动暨崔牛会会员启动大会在北京举行,现场来自全国各地 100 多位 SaaS 企业创始人,围绕 AIGC 在 SaaS 应用中的商业化进程、 SaaS+AIGC 的前景等做了精彩分享,同时针对 AIGC 在 SaaS 应用落地中的机会和挑战进行了激烈讨论,并一起探讨了未来的可能性。
AI 激活了客户心智
ChatGPT 的大火,把人工智能推向了一个新高度,也让人们看到新的 AI 技术将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革命性改变。这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,对于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来说,AI 产品的里程碑式升级,更意味着机遇与未来。
在主题分享环节,天润融通创始人吴强分享了他在 to B 领域感受最大的三次变革:一是 to B 的发力点从硬件走到软件,二是 to B 企业集体上云,三是今天的 AI 将重新定义 to B 行业。他认为,AI 在给企业赋能方面不仅可以实现降本增效、辅助决策,最重要的是 AI 激活了客户心智,调动起了客户的兴趣点,如果你的公司与客户的关注点不同频,肯定会被淘汰出局。
分享最后,吴强总结道,客户的兴趣点已被调动起来,客户的关注点也已经从原来的流程优化、模板预置等,调动到了 AI 扮演的角色及创造的价值上来。目前,大家在运用 AIGC 技术方面的经验还很有限,从研究到落地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因此,大家要较为慎重地把 AIGC 赋能的服务推给用户,因为安全合规问题还没有解决,但是这个不会阻止大家去实现和探索。

易企秀创始人兼 CEO 黄金表示,AIGC 可以解决通识问题,但解决不了洞察问题。虽然 SaaS 与 AIGC 结合可以为产品带来升级的效果,但是 AI 做不到像设计师那样精心设计出好的产品。现在,易企秀有 1 万名设计师在源源不断地设计产出新产品,这是 AI 取代不了的;其次在版权问题上,目前 AI 素材有很大争议,版权问题不解决,企业不敢放心使用;最后是安全合规问题。黄金认为这三点是 AI 当前取代不了的,也是易企秀的核心壁垒。
分享结束他还做了三点总结:第一,AIGC 是内容创造的基础设施之一,要积极拥抱这项技术;第二,目前在 SaaS 领域只看到了 AIGC 在应用层的机会,其他机会,比如大模型,一般企业没有实力去做;第三,简单的输入输出型 AI 应用价值链太薄,必须做厚价值,嵌套多个商业环节,形成闭环才能构建核心优势壁垒。
卫瓴科技创始人兼 CEO 杨炯纬在分享开头就抛出了一系列问题:这一轮的 AI 机会仅仅是 AIGC 么?对话框就是最好的 AI 能力调用界面么?合规怎么解决?Software as a Service vs AI as a Service?虽然有很多疑惑,很多问题需要去思考,但他也不否认 AIGC 是一个机会。
他认为,AI 时代,所有的 SaaS 创业者需要持续学习,不断成长。他说,以往我们自认独有的优势,比如对场景的理解、对数据的理解,以及多年 SaaS 经验和知识积累,在 AI 时代可能已经不再是优势,未来,需要人与机器协同进化。
SaaS 未来必然 AI 化
“大模型让所有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,再次激活了千行百业。”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 CEO、阿里云智能集团 CEO 张勇在 2023 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,每个行业都值得用大模型重新做一遍。因此,尽快上线 AI 功能,成为多家企业软件玩家的共同选择,毕竟机遇可遇不可求。
然而,AIGC 在 SaaS 应用落地中究竟有哪些机会和挑战?在圆桌讨论环节,主持人崔强针对“AIGC 的挑战、风险、机会、落地”提出问题,金山办公 CEO 章庆元、《SaaS 创业路线图》作者吴昊、宜创科技创始人&CEO 宜博、庖丁科技联合创始人罗平围绕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。
章庆元表示,企业现在所处的时代,很像十几年前移动互联网的初级阶段,很多技术的发展水平最后都超乎想象。SaaS 的未来必然 AI 化,大家不要为新技术的出现而焦虑,要去思考如何借助大模型的能力来升级产品。
吴昊表示 SaaS 的 AI 化会越来越深刻,但有一个很长的演进时间。AI 会改变 SaaS 产品甚至颠覆组织流程,SaaS 企业挑战与机遇并存。而 to B 的商业逻辑要大于技术逻辑,能够准确理解客户需求变化,又善于使用 AI 工具的 SaaS 企业会有更多机会。
“大模型需要具有几十种涌现能力,没有涌现能力的大模型其实不能称之为这次革命性的大模型。”宜博说,企业要考虑自己的业务方向是否存在未来被 GPT 升级折叠的风险。花两三年时间去打磨一个应用,如果很快被折叠,这是很恐怖的事情,所以选择应用落地方向非常重要。
罗平表达了 AIGC 赋能 SaaS 产品的担忧,毕竟国内同质化产品比较多,即使与 AIGC 结合也未必能改变同质化。他肯定了 AIGC 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,SaaS 创业者们需要积极拥抱这一技术,但在拥抱的同时,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,要做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产品。
AIGC 应用最后一公里,需 to B 创业者去打通
科技从来不是一蹴而就,需要在曲折中不断摸索。SaaS 与 AIGC 技术融合究竟有多大的想象力,没有人能给出确定答案。不可否认的是,to B 创业者都认为这是一个机会,然而 SaaS+AIGC 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,如何把握这次机会,在场嘉宾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。
诺司创始人兼 CEO 郑博认为 SaaS+AIGC 会对当前的服务和组织带来影响,比如把原来需要大团队去做交互的组织打散,打成颗粒度非常细的小组,然后再结合大模型的能力,以这种 API 组合的方式去提供服务。
“很轻的两三个人的小团队,像独立开发者一样,将技术或产品快速迭代,然后把产生的数据沉淀下来,产生能够具有训练价值的模型,最后实现商业化的落地。”郑博很看好这种能力模型的服务。
庖丁科技创始人兼 CEO 罗平说,SaaS+AIGC 是一个机会,但这个机会不一定要在国内,如果对自己产品有信心的,可以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,不仅可以避免国内的激烈竞争,而且国外的限制也相对少一些。在现场他介绍自己公司 AIGC 赋能的产品,并表示已经有用户开始付费。
一气呵成创始人兼 CEO 韩卫也认为大模型机会颇多,一是大模型给产业带来的价值还可以深挖掘;二是,很多开源代码的 AI 产品内核已经做得相当完美,但是在应用层还差一步,这最后一公里恰好是 to B 创业者们能力所擅长的,因为他们最接近客户,最了解用户需求,因此在产品与用户场景的契合点上,to B 创业者是最有发言权的。
此外,他建议应该建立一个 AI 学习兴趣小组,让 to B 创业者们体验、学习如何使用如 ChatGPT 技术去写文案、去生成图片等,他说只有创业者们去亲身体验,才能更好理解这项技术带来的涌现。
分秒帧创始人兼 CEO 程刚针对 AIGC 技术带来的冲击抛出了自己的思考:一是甲方或者需求方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,比如不清楚自己要什么的情况下,AIGC 技术如何去做优化?在人和 AI 分工方面,AI 能处理哪些,人需要处理哪些?二是,在AIGC 带来的冲击下,未来哪些行业会发生巨变,哪些不变?
他表示,对于那些不变的行业创业者们需要牢牢抓住,静下心来把它做好做透;对于那些缓变的,还有时间窗口慢慢去跟进。而对于那些会发生巨大变化的,我们需要关注大模型的迭代和它的覆盖能力,积极拥抱新技术,尽量让自己不因技术的迭代而遭到淘汰。